“科學探索獎”揭曉,華中大這位教授獲獎!
來寶嬴棋牌大廳
日前
2020年“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正式揭曉
50位青年科學家獲此殊榮
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學院黃永安教授
憑借“變體飛行器的‘隨機智變’超級皮膚”
相關研究
榮獲先進製造領域獎項
小科了解到
這是繼2019年機械學院高亮教授
獲得首屆“科學探索獎”之後
華中大學者第二次榮獲該獎項
圖為2020年“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
黃永安教授的研究提到,變體飛行器能夠根據不同的飛行任務和飛行環境改變自身形狀,以獲得最佳的氣動性能,已經成為未來先進飛行器的重要特征和發展方向。為保證飛行器能夠在飛行過程中可靠變形,必須對表麵氣動特性進行測量,包括表麵流場、風壓風阻、應變溫度等多物理場的精確測量,並進一步得到分離點、轉捩點等,奠定Fly-by-Feel飛行的技術基礎。
該項目基於柔性電子技術,獨辟蹊徑地提出變體飛行器的“隨機智變”超級皮膚,即模仿皮膚的優異變形和穩定性,並超越皮膚的感知精度和功能,為氣動特性測量提供理想方案。該技術是麵向變體飛行器測量新原理的重大挑戰,通過開展多物理場原位測量、機械自適應結構設計、傳感網絡跨尺度共形製造等科學問題研究,最終實現超級皮膚以“力學隱形”方式集成到時變、多曲率飛行器表麵,能夠在不改變飛行器自身結構和周圍流場工況下進行飛行器壁麵多物理場測量,並且不受機翼動態變形影響,為變體飛行器“Fly-by-Feel”自律飛行奠定了基礎。該研究在國民經濟等領域具有重要應用前景。
黃永安教授長期從事柔性電子設計、製造與應用研究,在國基金傑青項目/重點項目等資助下,提出了大變形分形設計和曲麵共形方法,解決大麵積複雜動態曲麵共形難題;提出了亞微米電流體噴印新原理,突破了傳統噴印分辨率極限;揭示了激光剝離界麵燒蝕機理,實現1μm厚柔性電子的高可靠剝離;研製了柔性曲麵電子共形製造裝備,開發了飛行器智能蒙皮測量技術與係統。他在ScienceAdvances、AdvancedMaterials等期刊發表SCI論文90餘篇,出版柔性電子著作3部,授權發明專利60餘項,相關工作獲得湖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日內瓦國際發明特別金獎等獎項。
作為國內首個由互聯網企業設立的科技公益項目,“科學探索獎”於2018年由馬化騰攜手饒毅、楊振寧、施一公、潘建偉等知名科學家共同發起。獎項麵向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領域,支持在中國內地和港澳地區全職工作的、45周歲及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每年評選產生50位獲獎人。
2020年“科學探索獎”總共收到1200多位青年科學家的申報材料,經過初篩、初審、複審、終審四輪評審,產生最終獲獎名單,申報人與獲獎人比例約為25:1。
(責任編輯:來寶贏棋牌app)